朱自清的个人资料,朱自清的个人资料简介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朱自清的个人资料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朱自清的个人资料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为什么鲁迅朱自清··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?

鲁迅与朱自清,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过吗?好象没有。我辈本无资格对两位大家评头论足,既然平台提出问题,我参入回答,仅提供一些资料,供大家参考。

朱自清的个人资料,朱自清的个人资料简介

先说朱自清,一代散文大家和诗人,那首脍炙人口的《荷塘月色》美仑美奂,受到众星捧月般的称赞,选入高中语文,老师也是极尽美言,精辟分析,娓娓道来,迷倒了一批莘莘学子。但同是散文大家的余光中却不以为然,他说:"就凭了这样的一二十篇散文,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?我的评断是否定的。.....想象不够充沛,不是苏(轼)海韩(愈)潮。.....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侧击柳喑花明的手法。....句法变化少,太俚俗繁琐,譬喻过分明显,形象的取材过分狭隘,......他的创作岁月,无论写诗或是散文,都很短暂,产量不丰,变化不多。"虽是一家之言,但朱自清能评上诺贝尔奖的可能性,有吗?

再说鲁迅先生,中国大文豪,最近评出的百位文学家,权威机构的专家们一致将其奉为榜首。至于诺贝尔奖,鲁迅有过这样一段话:"诺贝尔赏金,梁启超自然不配,我也不配。要拿这钱,还欠努力。.....倘因为黄色脸皮人,格外优待从宽,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,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,结果将很坏。"提名鲁迅的刘半农,系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之托。由于鲁迅拒绝,这事也就不了了之。马锐然说:"《呐喊》和《徬徨》是具有非常强的創作性的作品,如果二十年代有人译成外文,鲁迅肯定会被推荐成候选人,也许还会获奖。"但这只是设想。鲁迅先生态度明朗,也就不存在什么失之交臂的事了。

其实历史上真有过提名中国人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,老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被几位法国汉学家提为候选人。沈从文倒真进入了1987年终审名单。最后就是莫言2O12年真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一一上述是否算中国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小段"历史"呢?玩笑,我独撰的,不可当真!

朱自清背影文章提到几次背影?

一共提到四次,分别是:

第一次:“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”:这里的背影是虚写,写出作者怀念父亲,惦记背影。

第二次:“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”:这里的背影是实写,望父买橘,刻画背影。

第三次:“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”:这里的背影也是实写,父子分手,惜别背影。

第四次:“又看见那肥胖的、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”:这里的背影是虚写,别后思念,再现背影。

扩展资料:

《背影》是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。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,更加接近口语,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。

《背影》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。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,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,照料他上车,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。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,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。

文章中"背影”在文中出现过四次。开头点出“背影”这个标题,并设置下悬念。接着追述往事。为“背影”的出现做渲染和铺垫,直至具体而细腻地描写“背影”,最后又通过“背影”再现,深化“背影”。照应标题和开头,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。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,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“背影”是全文描写的重点。也是作者抒情的高峰,通过背影的细致描写表达出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。

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:

1.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。现代杰出的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

2.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。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。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《背影》出版。1932年7月,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。1934年,出版《欧游杂记》和《伦敦杂记》。1935年,出版散文集《你我》。

3.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,年仅50岁。
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自清的个人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朱自清的个人资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