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于谦的资料,关于于谦的资料有哪些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关于于谦的资料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于谦的资料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于谦明朝资料?

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 ,汉族,浙江杭州府钱塘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)人。明代大臣、民族英雄。

关于于谦的资料,关于于谦的资料有哪些

永乐十九年(1421年),于谦登进士第。宣德元年(1426年),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,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。后巡抚河南、山西。宣德五年(1430年)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、山西等地。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,遭诬陷下狱,因两省百姓、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。

土木之变后,英宗兵败被俘,他力排南迁之议,坚请固守,升任兵部尚书。明代宗即位,整饬兵备,部署要害,亲自督战,率师二十二万,列阵北京九门外,抵御瓦剌大军。

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他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,不许。也先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和议后,于谦仍积极备战,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,又遣兵出关屯守,边境得以安宁。当时朝务繁杂,于谦独运征调,合乎机宜。其号令明审,令行政达。他忧国忘身,口不言功,平素俭约,居所仅能遮蔽风雨。但因个性刚直,招致众人忌恨。

天顺元年(1457年),英宗复辟,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,致使其含冤遇害。

于谦生平50字?

于谦,一个什么样的男人?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?于谦何以被誉为民族英雄呢?于谦,字廷益、节庵、官至少保,人称于少保、明代名臣、民族英雄、汉族、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(现浙江杭州上城区人)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于谦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(现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祠堂巷)。祖居考城(现为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)。太祖于伯汉先居于山西省,后移居苏州市,高祖于夔仕元为相。于谦曾祖父于九思是杭州路总管,后迁居杭州钱塘县太平里一带,所以历史上记载于谦是浙江钱塘人。

祖父于文明是洪武年间工部的主事,父亲于彦昭回到家乡钱塘不出仕。

于谦(1398年5月13日─1457年2月16日)字廷益,浙江钱塘人,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汉族人,明朝名臣,民族英雄。他是永乐年间进士。

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,除了习读八股制艺,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,“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”。

于谦相貌英伟,善谈吐,声音宏亮,每次奏对,极有条理,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。他又淳朴忠厚过人,忘身忧国,性格刚强,才思的畅通敏捷,考虑的周到仔细,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,他又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,在朝中颇遭忌妒

于谦,明朝钱塘人士,字廷益,别署节庵。他因在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中表现出色,得到了朝廷的器重,出任山西河南巡抚一职。然而,因与王振发生矛盾,他一度身陷囹圄,但随后获释,并被提拔为兵部侍郎。

在土木堡之变中,他坚决主张坚守京师,反对南迁之议,并与其他大臣共同推举郕王即位。

当瓦剌军队进逼京师时,他挺身而出,亲自督战,成功击退了敌军。因此,他荣获朝廷的嘉奖,被晋升为少保,总督军务。然而,不幸的是,他最终因被诬陷犯有“谋逆”罪而被冤杀。朝廷追赠他谥号为“忠肃”,以表彰他的忠诚和贡献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于谦的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关于于谦的资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