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子之歌的资料,七子之歌的资料简介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七子之歌的资料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七子之歌的资料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收集七子之歌的资料?

七子之歌是《诗经》中的篇名,共有七首,分别是:《周南·关雎》、《周南·葛覃》、《周南·卷耳》、《周南·鹊桥仙》、《周南·草虫》、《周南·巷伯》和《周南·兔罝》。这些诗歌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包括爱情、婚姻、家庭、劳动、战争等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。

七子之歌的资料,七子之歌的资料简介

关于七子之歌的资料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收集:

文学作品:阅读《诗经》和相关的研究著作,了解七子之歌的文学价值和意义。

历史资料:查阅古代历史文献,了解七子之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。

文化研究:阅读文化研究类的书籍和论文,了解七子之歌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。

网络资源:在互联网上搜索七子之歌的相关资料,包括诗歌原文、翻译、赏析、研究论文等。

专家访谈:与诗经研究专家进行交流,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。

通过这些途径,我们可以收集到关于七子之歌的丰富资料,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。

闻一多把中国的澳门、香港、台湾、威海卫、广州湾、九龙岛、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、租借的地方,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,让他们来倾诉“失养于祖国、受虐于异类”的悲哀之情,“以抒其孤苦亡告,眷怀祖国之哀忱”,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,振兴中华,收复失地。

七子之歌旅大的资料?

《七子之歌》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。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,把中国的澳门、香港、台湾等七个被割让、租借的地方,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,让他们来倾诉“失养于祖国、受虐于异类”的悲哀之情。

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,振兴中华,收复失地。全诗整体构架均齐、各节匀称、富于建筑美,韵律回旋起伏、一唱三叹、饶有深致。

此诗中,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,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、香港、台湾、威海卫、广州湾、九龙、旅顺大连七处“失地”比做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,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、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。

这种第一人称“独白”的方式,不但让人感到亲切,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归属感,使每一首诗都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,强烈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。

扩展资料:

《七子之歌—澳门》因朴素真挚、深刻感人的,曾于澳门回归时在华夏大地迅速传唱,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反响,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,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“主题曲”。

然而,很多人并不知道,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,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《七子之歌》的组诗中的第一篇,其作者就是清华大学已故教授、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。

七子之歌香港澳门作者的资料?

闻一多(1899年11月24日-1946年7月15日),本名闻家骅,字友三,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,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,坚定的民主战士,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,中国共产党的挚友,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。

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。1916年开始在《清华周刊》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。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《七子之歌》。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《死水》。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,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。

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。

《七子之歌 澳门》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所作的《七子之歌》中“七子”之一.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,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。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,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,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。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,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,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。因此,在这段时间里,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,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,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。而这组《七子之歌》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。就在写完《七子之歌》的第二天,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“国家主义的呼声”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子之歌的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七子之歌的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